文案:
(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皆为虚构,史上并无其人)
终南有坟,名不老。客奇之,问何故,言乃淮南翁主媗冢。
元光二年上巳,媗于渭水之滨遇振翊将军韩衿,悦之。明年,河水决濮阳,上发卒十万救决河,使衿督。媗送别,诉心意。衿以其年尚幼,婉拒之。
后三年,衿戍定襄,媗托尺素,书:妾已及笄。
复三年,媗随姊陵探长安,约结上左右。每逢衿,且喜且怯。
又三年,媗疾,久不愈。衿随大将军青击匈奴,媗恐不复见,追大军十余里,终力竭。呛血白衣,形销骨立。
元狩元年,淮南衡山事发,陵媗皆下狱。衿欲面之,叩未央宫,额血流地,上弗允。媗殒,衿亲葬于终南。后长安有歌曰:茔茔蔓草,岁岁不老;风雨如晦,死生为谁。
终南有坟,名不老。
译文及说明
译文:
终南山上有一座坟墓,名字叫“不老”。往来过客对此感到很好奇,就问缘故,才知原来这是淮南国翁主刘媗的坟冢。
元光二年上巳之日,刘媗在渭河边遇到了振翊将军韩衿,芳心暗许。第二年,黄河于濮阳决口,武帝派了十万兵士去救灾,又让韩衿督查。刘媗(知道了这件事后)去为韩衿送别,并且趁机表白了自己的心意。然而韩衿用“你年纪还小”这个借口,委婉地拒绝了她。
之后三年,韩衿曾戍守定襄,(期间)刘媗曾寄书信于他,信上说:我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龄了。
又是三年,刘媗跟着姐姐刘陵侦查长安城(的情况),(为其父)结交、拉拢皇上身边的人。每次遇到韩衿,都是既欢喜又惶恐。
再过三年,刘媗患病,久治不愈。那时,韩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刘媗害怕这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追赶大军十余里地,终至所有力气都用尽,无法再追。(那时的她)咳血染白衣,憔悴瘦骨立。
元狩元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密谋反叛之事彻底爆发,刘陵、刘媗都被关入狱中。韩衿想要见刘媗一面,(便去求武帝),在未央宫叩首不止,直至额头破裂,血流满地,武帝依然没有答应。刘媗身故,韩衿亲手将其埋葬在终南山。那以后,长安城内便流传着一首歌谣:茔茔蔓草,岁岁不老;风雨如晦,死生为谁。
终南山上有一座坟墓,名字叫“不老”。
注:
①故事是在史实基础上虚构的,男女主人公也都是子虚乌有,想要营造一种“看起来像真的一样”的感觉。
②西汉时称诸侯王女为“翁主”,不是“郡主”。
③此处“上巳”不可译为“三月三”,此时期为西汉,“三月三”是后来的说法。上巳节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诗三百”中《郑风·溱洧》篇可见。
④淮南王谋反事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元朔五年就已经有人告知武帝,武帝便派人调查,至元狩元年彻底败露。韩衿随卫青出击匈奴是元朔六年(即“二出定襄”),第二年刘媗就死了。
——慕清明(词作)
歌词:
等不到鬓雪相拥
重饮渭水畔那一盏虔诚
终究是绸缪青冢
替我将灞桥柳供奉
来世再漱月鸣筝
也许还能道声久别珍重
天意总将人捉弄
怎奈何身不由己情衷
于万人中万幸得以相逢
刹那间澈净明通
成为我所向披靡的勇气和惶恐
裂山海 堕苍穹
爱若执炬迎风
炽烈而哀恸
诸般滋味皆在其中
韶华宛转吟诵
苍凉的光荣
急景凋年深情难共【1】
(music)
倏忽天地琉璃灯
光阴过处徒留皎月几盅
温柔了十方春冬
眷你眉目在我眼瞳
彼时击节讴新声
唱彻白首之约抱柱之盟
摩肩人步履匆匆
多少相遇能有始有终
若要忘却年少轻狂的痛
从此后分赴西东
不如作蜉蝣麻衣霜染淋漓死生
恣朝暮 彀长空
卸去人间妆红
我终于读懂
痴心熬尽才可倾城
唯有亘古寒峰
能安葬浮生
至死不渝的一场梦
(music)
天光落笔波折
岁月都干涸
只剩别离来不及说
宁愿折心沐火
舍不得勘破
是你唇边夜雨清荷
【1】::唱的是“ying”,不是“yin”也不是“jing”。在这个词语里面通“影”,即光影、光阴的意思。陶渊明《闲情赋》里面有“奄灭景而藏明”,“景”也是这样的用法。
——慕清明(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