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记忆,它代表祖先卓尔高越之智慧与民族温纯真善之情感,而于文华的《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正是以音乐的形式将这种情感恰到好处地释放出来。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巳、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则冬至、腊八、小年、除夕,专辑中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大作来诠释这些沉淀了历史与文化的节日。诗文作者从战国屈原到民国苏曼殊,上下跨越两千多年,极具时间张力,与节日的绵亘历史相允合,楚辞的峭古眴焕无疑也增添了节日历史的沧桑斑驳之感。
元日: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就有了指导农业生产的夏历,它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月亮未出之日为朔日,即每月初一,则正月朔日(正月初一)之子时为岁首。 夏朝夏历以元月为正月,商朝殷历以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始皇一统中国,又以夏历十月为端月(因避始皇“嬴政”名讳,故称正月为端月,)即史书通常所谓“夏朝建寅,商朝建丑,周朝建子,秦朝建亥。”从汉武帝“太初改历”起,方规定以夏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夏历“新年”以正月初一开始的习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元之本意为首,“元日”意即年、月、日之开始,因此岁首元日又有“三元”、“三朝”、“三始”、“元辰”、“元旦”、“上日”之别称。民国改夏历为公历,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即现在的“新年”概念,而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农历正月初一通常在立春前后,因而农历正月初一又名“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