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月亮》这首歌的标题用“会唱歌”来修饰月亮,这就表明“月亮”这个意象的某些暗示;尤其让人称道的是词作者阮志斌将王洛宾先生创作和改编的民歌和歌中的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这不仅暗示了王洛宾先生的音乐家身份,更赋予了作品不尽的诗意,将听觉的音乐转化为视觉的形象,这种“移觉”的创意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那似水的月光如同清澈灵动的旋律,洒向大地,洒向人们的心底。
当王秀芬唱到“有一只云雀,飞过那银色的帐房,跟着姑娘暮归的羊群,化作一弯会唱歌的月亮。”时,我想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这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故事的诉说,不由使人想到了西部歌王的远去和他的艺术生命的永恒。王秀芬唱这个引子带着平静的叙述,带着深切的追忆,将人带进了梦幻般的境地。 引子后的一个花腔像一朵小小的浪花,又是一个过渡开启了中心段落的小快板,在速度上与引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奇先生将前辈王洛宾创作的西部民歌中耳熟能详的音调镶嵌在旋律中,或直接,或隐伏地将“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玛依拉”、“大阪城的姑娘”、“阿拉木汗”等音调鬼斧神工般地雕琢到让人丝毫看不出任何拼接的痕迹,让人不能不佩服金奇先生驾驭旋律的能力。他将经典与原创结合得天衣无缝。 第三部分进入了华彩的犹如乐器的花腔手法,又一个承上启下,将整首曲子推向了高潮。这首以“月亮”为主题的歌曲在悠远、深沉、崇敬、膜拜中以“啊,月亮……”的咏叹而告结束,更让人回味无穷——我想象着歌王浪迹天涯的艰难历程,想象着他在月光下敲响手鼓的苦苦探索,想象着他在月光下灵感一现时的纵情歌唱,想象着他的歌在云雾缭绕的天山激情飞扬,想象着人们对他艺术人生的仰视和崇敬。 在这月圆之夜唱这首歌,寄托我对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顶礼膜拜;由衷赞叹词曲作者阮志斌先生和金奇先生水**融的合作;还要感谢歌唱家王秀芬精湛绝伦的演绎,将我带入了这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此,我更要感谢雷老师今天特意为我赶做的后期,几次三番的修正,不计时间,不计休息,不计费用,直到我感到满意为止。在此我向雷老师道一声:“辛苦了,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