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2个歌友唱这首,听着听着就喜欢了,过去没听过,今天学唱后才知道,又是林夕的词.之前唱了<富士山下><一丝不挂>......他的词,总是很特别......
一王菲歌迷写的: 这首非常经典的词是林夕写给他暗恋的人的。。。对方是他势必会暗恋到绝望的对象。。。所以只好表面不动声色的在爱他。。。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却暗潮涌动。。。这种曲意逢迎、低声下气的爱情。。。就好像一根柔软的刺在他心里形成一些若有似无的伤口。。。所以尽管歌词描述的很抽象。。。但却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因为到某一个程度的伤是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害怕悲剧重演的感觉。。。可能是害怕表白之后对方就会完全的从自己的生命中消失。。。所以看着那一个自己会暗恋到绝望的人。。。自己只能慢慢咀嚼这种甜蜜而痛苦的滋味。。。才有了这么一首经典的作品。。。《暗涌》也是阿菲的作品当中我最爱的一首。。。心里有伤口的时候听到就会落泪。。。当然以上观点是歌迷自己的理解啦。。。另有一个版本是黄耀明。。。。。不过不会影响到这首作品。。。 关于歌曲中感情的描述,大体不错,便摘抄于此了...只是刚学的歌,没有掌握好,录下来也只是喜欢歌曲而已...... ======================================================== 初听这首歌,是在王菲的“玩具”中,在钢琴的伴奏之下,王菲的声音多了点柔和少了点冷漠,清清淡淡的,略夹杂着一点童音。 几年以后,在关锦鹏的“愈快乐愈堕落”中重识了黄耀明重新编曲和演绎后的“暗涌”,黄耀明的声音是极好的,但很难寻出一个常用的形容词,好象“清亮”,“磁性”等来确切模拟出来,这是一种大部分存在于感觉而仅非听觉的声音,如蛛丝般回绕不去。 从编曲来说,王菲的版本很单纯,有时感觉就好象她人一样,简简单单的呤唱回应着干净的钢琴伴奏,带着几缕随意,一丝漫不经心,一目了然,清澈见底;而黄耀明的“电子版”却是层层叠叠,缠缠绕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平静的海洋下隐藏着翻腾的旋涡。 王菲中后期的音乐受欧美Dream Pop风格的影响比较深,而自****解散以后,黄耀明的乐风由早先的 New Wave/New Romantic渐渐转入Post-Punk和电子迷幻,这些也深刻地体现在他们的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上。王菲的咬字清脆,吐字节奏较黄耀明的版本为快,相比演唱时的干净利落,音乐却是疏疏散散的,她的声音仿佛是乌云中透出的几丝清冷的阳光,唱到高潮部分带着些悲壮绝决;黄耀明的却是午夜幽林的暗蓝色月光,凄美动人,随着紧密而丝丝入扣的音乐,黄耀明的演唱却是慵慵懒懒,明白了分分合合,看透了枝枝未未,却更加放不开手,在自已的感情中辗转徘徊,最后沉入海底... 不想去比较这两首歌谁好谁坏的,就好象你如何能把一个青春少女的娇艳,和成熟女子的风韵相提并论: 王菲唱不出陈辉阳和林夕想要的那种感觉。“柔和清脆干净利落清清淡淡童音青春娇艳”这些都不应该属于《暗涌》,陈辉阳和林夕是锱珠必较的音乐人,他们找到黄耀明,或者说《暗涌》遇上黄耀明,才让这首歌达至完美。 王菲样样都好,有些事也是不行的,譬如她不是男同志,男同志特有的绝望沉沦与迷恋不明白。而《暗涌》的词非常适合描写这种感情,人家是心有戚戚,自然一拍即合。 其二是政治。王菲不食人间烟火,自然与政治无源。黄耀明关心政治,尤其九七前后,特别活跃,还妄图唱些《容易受伤的女人》来侮蔑港人政府。《越快乐越堕落》是关拿情欲来喻政治,也是拿情欲来质疑社会之作,与他的风格恰是投合,又是个心有戚戚。 王菲的声音象流水般淌过去,我们还没抓住什么,她就走了,害大家好惆怅。黄耀明走的倒不快,可是越走越沉沦,越走越颓废,一路走到地狱里头去。 黄版富悲剧感的编曲 + 黄充满绝望沈沦的声音 + 歌词的意思 = 一首听的人心神崩溃的歌。 有个朋友整晚听这首直至泪流披面。 菲版太云淡风轻了,不能充分表达歌词的悲剧意识。 实际上,<暗涌>之所以有两个版本,只是因为关锦鹏拍同志电影<愈快乐愈堕落>的需要,黄耀明之所以被关看上,80%是因为他是同志歌手,所以关希望能产生特别的效果。 事实上,关喜欢用这种手段,所以在<蓝宇>一片中他就找了一位同志翻唱了<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这并不代表原唱和翻唱有什么质量上的区别.只是目的不同,效果也自然不同。 不否认<暗涌>这首歌是同志的心声写照,(林夕的性趋向是讨论的话题),所以由黄耀明唱出来有一种悲剧的宿命论感觉,但是细想起来,王菲也是一个完美的代言人,她婚姻中的坎坷似乎在冥冥中就已注定. 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