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光辉
原创: 侯万福 我的大学 2017-11-27

到陕北,就像在读一本书。黄土高原是本书,延安是本书。有字的书,无字的书,是一本厚重的书。
在从西安去延安的路上,我一页一页的翻看着这本书,看到的是陕北的古老沧桑、文物、人物、古迹、名胜、宗教、艺术;看到的是四野茫茫的黄土地;远处层叠的山和山上山下的窑洞;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这片黄土地上,千百万年孕育着古老的文化,近代历史的风云孕育着延安的精神。延安从古到今,产生出了许多最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和担当,吟唱出许多岁月不老的传奇。
延安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陵就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毛泽东曾撰文祭之,文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娥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延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毛泽东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年,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斗争。
到延安去观瞻,是我久己向往的愿望。16年前的暑期,我们来到了桥山脚下的黄帝陵瞻仰,来到了延安这座被河水冲刷与黄土塑造起来的历史古城瞻仰。
雄伟的黄帝陵犹如一条文化情感的纽带,将全世界华人的情感与炎黄文明连接起来,汇入了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巍峨的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在全民族抗战的年代,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走进抗大,走进鲁艺,奔赴抗战前线。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与延安相连,谱写出了让人赞叹的壮丽诗篇,中华优秀的儿女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活剧。

到了延安,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布满山坳间的一孔孔窑洞。窑洞,这种“穴居式”的居住方式,在黄土高原上已经存在了4000多年的历史。据地质学家讲,延安一带的窑洞和黄土高原的地质特点有关系,黄土高原是黄土沉积的产物,经数万年雨水的冲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地貌沟壑纵横,形成了许多类似将丘陵纵切后的断面山崖,又由于绵厚的黄土加上粘土和矿物质的结合,使得土质十分坚固,具有直立性很强的特性。这里的人们,用简单的工具,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只要有力气,沿着黄土断面,向里掏一个洞,在洞口装上门窗,就能居住了。
我去过一些地方的窑洞,比如甘肃,宁夏,山西,还有河北怀来龙宝山一带的窑洞。这些窑洞和延安一样都有其共性,冬暖夏凉,但是延安的窑洞,又有着它特殊的历史定义,它与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相关,它的价值已封存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存储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延安的普通窑洞里,曾居住过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从1938年1月,党中央从保安迁到延安,毛泽东在延安先后在凤凰山,王家坪,杨家岭和枣园的窑洞居住过。毛泽东思想就是从这四壁黄土的窑洞中产生出来的。
曾有人说,延安的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而事实上,延安的山沟沟不但有马列主义,还产生出了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我走进了毛泽东住过的窑洞,瞩目凝望着,窑洞里的陈设极简极陋,一铺土炕,一张木桌,一盏油灯,一张地图。窑洞既是指挥所,又是会客室,书房和卧室。就在这孔窑洞里,毛泽东发电文,著文章,开会,会客。一封封电报文稿,一篇篇理论巨著从这里发出。窑洞里毛泽东的思绪和心路,别有风景。
1938年5月,毛泽东把自己关在窑洞,七天七夜没有出门,吃着粗茶淡饭,吸着劣质纸烟,埋头写作,以至于连棉鞋被火盆烤着了,他也浑然不觉。他一连气的,不停的写作,写出了《论持久战》这部著作。在第七天早上,当他推开窑洞门,让警卫员贺清华把稿子送往清凉山印刷厂时,他的身心才开始舒展起来。我在想,他的心情当时是多么激动啊!一部充满辩证唯物论的军事著作,就这样诞生了。

冯玉祥得到这本书后,立即自费印了3000册,分送给国民党要人,白崇禧读后,把《论持久战》这本书,送给了住在洋房里的***。***读后,赞叹着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命令发至全军每个军官一本,成了国民党军官的教科书。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的分析了中日战争的政治性质和中日两国在经济力,军事力的对比,针对“***”,“速胜论”错误观点,提出了持久战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这普通安静的窑洞里,毛泽东充满***思考和书写着中国革命的种种问题。这个时期,也是他思想光芒的辉煌时期。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的156篇文章,有112篇是在窑洞里写成的。《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阐述认识论的哲学著作,在窑洞微弱的油灯下,闪烁出了伟大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光芒。这两篇著作,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毛泽东,是一位影响乃至决定过世界进程的人,一个真正的伟人,对历史的影响,绝非一时一代。他的精神是超越时空的,他的思想也是如此。

我站在延河边上,凝目远望,望着那巍峨的宝塔山,好似看到一个伟岸的身影,一个正在和老乡亲切叙谈的毛泽东,好似又看到了一个个热血青年,在广场上席地而坐,在聆听毛泽东讲他的《实践论》;好似又听到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那雄壮高亢的《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我站在窑洞前,瞩目凝望着,延安的岁月,延安的窑洞,延安的精神品质。延安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唱出了这样的声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