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岁月
作者:凸凹 改编:左旗
油灯的捻子 炸了一下,光焰突然就亮了。灯捻炸裂的声音 把父母惊醒了。母亲从被窝里探出身子:“别看了,省着点儿眼吧。”父亲摁下她,“孩子愿意看会儿,就由着他。”
我 接着看书。 其实,那时我看书 只是朦胧地觉得,念好了书,或许是走出大山,改变家境的一条生路。正像艰苦的农人,怀着仇恨 收割期望得太久的麦子,在困厄之中,对书本儿,我有着苦大仇深般的热爱。
人到暗处,企盼天光,那天光真的就来了。几年后,我顺利地考上了 山外一所重点高中。学校离村子有近10里的山路,又不能住宿,只好起早贪黑,中午还要自带干粮。
每天 鸡 刚叫头遍,天还没有绽露晨曦,母亲就起来了,忙着蒸野菜包子。因为不舍得耗费灯油,母亲就在黑暗里摸索着。灶膛里的火光把母亲的身影 膨胀起来,摇摇晃晃地映到墙壁上。当蒸汽弥漫开来的时候,她的身影又渐渐消失在 一片氤氲的白雾里。每次看到那情景,闻到热腾腾的菜香,我就会鼻子一酸,暗暗嘱咐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绝不能辜负母亲。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再后来,我又成了一名镇长。只是,年迈的母亲依然固执地待在山里,并反复嘱咐我:“你是社会的人了,眼里不能只有自己的老妈。
然而,两年后,母亲却自己“走”出了大山。原来,“新农村建设,走城市化道路”,县里把偏僻山区的居民 统一搬迁到中心城镇,还建立了“新医保”,拉上了有线电视,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母亲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闲暇之余,她在鞋面上绣花,在鞋底上出彩,把布鞋做成了艺术品,还上了电视。
我有些嫉妒地说:“妈,我小时候穿的布鞋,可没这么好。”母亲笑了:“那时候呀,做鞋子只是为了穿,急火火地往脚上穿;现在呀,做鞋子是为了看,喜滋滋地往心里看。”
听母亲这么讲,我忽然 明白了一个道理:过去的岁月,母亲为了抚养我们,承受着怎样的生活压力;现在,儿女长大了,日子宽裕了,她这才真正 开始为了自己,去追求心底的一份美好。只是,母亲一生中那些最珍贵、最美好的岁月,都早已无私地 奉献给了我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啊,您的恩情,我们一生 都无法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