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他曾打马过吴江,此地多才媛,虽处深闺,言谈举止间却自有林下之风,襟怀散朗。长亭折柳处偶识的清隽妇人与他聊起少时相伴的小姊妹,每每月满春庭,湖光万顷,金壶欲滴,与女伴停舟对饮,不知东方之白。盛筵不常,雅集难再,自青春光景,至鬓发星星,离别总是多于欢聚,而那些挑灯夜话,好梦无疆的时光,和如旧春风一起,在记忆中氤氲不老。
-春风二十年,脉脉空长昼- -流光几度新,晓梦还如旧- (诗句来自晚明才女沈宜修的《夏初教女学绣有感》,这首词的灵感也来自于沈宜修与其表妹情谊的相关文字记载。 引自于词作的话 当时听了泡泡的曲,且得知是竹子来唱,感觉很适合写女性之间情谊,故而选了这一题材。 整体风格偏细腻,但晚明吴江时的女性,自有风流意态,所以副歌还是在梦中勾勒了较为开阔之境,她们不同于江湖侠女,也不仅仅止于深闺女子. 希望在歌词中表现了这一点^ ^) —————— 灵感来自翻阅沈宜修的《表妹张倩倩传》,摘些字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晚明女性写女性的一些篇目真是笔端含情。 “余季女琼章,幼抚于妗母张氏。张字倩倩,余弟君庸之元配,即余姑之次女,余表妹也。余年八岁,蘐树痛遗,父又以宦游离家,特迎姑归视余。姑贤明仁淑,视余与己子无异。倩倩小余四岁,凡簸钱斗草,弄雪吹花,嬉游燕笑,无不同之。乙巳,余于归,倩倩时年十二。春含瑶蕊,秋映琼辉,美丽已无堪并。” “是年倩倩已十八,余一见光艳惊目,娟冶映人,亭亭若海棠初绽,濯濯如杨柳乍丝。余窃思初与别时,发尚未垂,别来数年,挺秀遂至于此,恨不见其袅袅初馀,盈盈二八耳。昔人所云美而艳者,殆必若此。时初夏八日,斜月半窗,金壶渐滴,与二三女伴挑灯话旧,庭户寥寥,阑花灼灼,不知东方之既白也。未几即别,别后又相睽阔。尝忆昔日言笑,恍如邯郸枕中矣。” “癸丑年,暂归一叙,临风怆恨,黯然何言。丁巳,余父挂冠栖隐,余复得数归相聚。尔时倩倩脂凝玉腻,微丰有肌,姊妹妯姒间,戏呼为“华清宫人”。偶当日午梦馀,云鬟仿佛。余曰:‘此真沉香亭上宿醒未解耳。’诸女伴笑谓余曰:‘汝能作《清平调》咏之乎?’余曰:‘愧非青莲,先有捧砚人在此矣。’群相一粲。” “戊午仲秋,与余同泛棹吴山,正波澄荇绕,枫冷蓣香,时已下澣,更馀月吐,共相登眺,烟树微茫,峰峦参碧,斜晖泻镜,清露逼衣,悄然无人,徘徊久之,倩倩飘然振袖于山崖月色之间,却疑广寒仙子,不在桂树宫中,飞下我前矣。是夜停舟对饮,共论夙昔,生平聊为快叙也。” “丁卯初夏,余于君晦家复与倩倩数日款接,然此时病已沉绵,郁抑不堪之状,余亦无可奈何。别后,星河槎渡,余随官冶城,则倩倩锦字题残,渔阳信杳,兼葭滴露,凉月如规,可胜断魂千里耶!奄然席枕,忽于十月之二十二日,返驾瑶京。年三十有四岁。伤哉!岁暮,余始从秦淮旋归,悲恸几绝。呜呼!玉碎珠沉,香闺无色,红颜真薄命也。孰意清和一别,遂为千秋永隔哉!造物不仁,失我好友,既使愁困一生,又遽芳年早世,伤也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