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下司小学简介
独山县下司镇下司小学创办于1932年,创始时校址位于下司上街营上,仅有2栋普通民房作教学用房。首任校长为清末秀才伍焕坤,教员周继武,学生仅有四十余人,且全部是男生,学制是根据******教育行政院颁布的“六三三”制。 1934年8月,由**地下党员舒明英与教员胡道雍一起在现今下司小学校门右侧创办了下司女子学校。1936年后,教育形式略有改变,男校和女子学校得以合并,校名为下司第十六小学,学生人数增至140多名,校长由陆凤高担任,教员5人。但因教舍有限,学生仍分为两个地方上课。 1944年10月,上街营上学校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变成一片废墟。次年在多方资助下于旧址上新建了一栋教学用房,但教室明显不足,只得把四、五年级2个班的学生搬到下司横街火神庙上课,教师没有宿舍只能租借民房居住,教学条件异常艰苦。 至解放初期,学生增至200多人,教师7人,学校更名为“下佑乡中心小学”。解放后,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为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将学校校址定于现在校址,校名改为“下司小学”,但由于新学校教室有限,营上学校仍然作为教室一直使用到1963年,之后改为教师宿舍。 改革开放后,在**和地方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得到了迅猛发展,分别于1983年建起一栋两层砖瓦结构的教师宿舍,于1988年建起一栋516平方米的教学楼,满足了当时学校教育教学所需。随着学校进一步发展和学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的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明显不足。1994年经当地人民**和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将营上学校的所有校产进行拍卖,所得资金作下司村、拉查村群众集资,并申请到世界银行贷款共计二十余万元,在现校园内一土坡上拆除石木结构的两间旧教室,拓宽场地,建起了一栋582㎡的两层砖混教学楼,该楼作为学校主体建筑一直使用至今。并于次年硬化了4500㎡的场地,作为教学活动场所,充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下司小学创办至今,已经历78年的风风雨雨。她背倚金银坡,侧卧龙井河,前后紧邻210国道和贵新高等级公路。优美的校园环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她是少年儿童腾飞的摇篮,是教师成长的沃野,几十年来,人才倍出。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为地方事业的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优秀的人才。如现任独山县教育局党组**(原独山县教育局局长)许国庆;原独山师范学校教导主任、现任黔南州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独山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蒙锡皋;现任黔南州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独山县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徐进等老同志都曾在下司小学工作过。原黔南州建行领导的莫之喜,原榕江县人民医院院长何芳兰,原黔南州委秘书长孟安民,原贵州省化工厅领导伍友芝,原独山县委宣传部长岑桂岚,原独山县副县长杨耀和;现任荔波县*****陆德高、现长江三峡能事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部部长陆劲松.....等等,都是从下司小学毕业出去的优秀学子。 自1950年以来,历任校长是鄢建新(1950---1952),潘汉光(1952—1953),邓剑浓(1953—1955),邓伯安(1955—1960),陆恩钦(1961—1966),岑显光(1970—1973),余奎珠(1973—1976),陆大勇(1976—1984),吴凤舞(1984—1986),杨再金(1986—1987),韦龙书(1987—2008)。 目前学校现任校长谭朝斌,教导主任蒙泽飞,教职工20人,8个教学班,354名学生,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文凭2人,大专文凭18人,小学高级职称4人。学校占地8550㎡,绿化面积约1000㎡,建筑面积1948㎡,教室11间。按农村二类小学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生均达12册。建有远程**室、电脑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并建有容纳100多人同时就餐的食堂。 历年来,下司小学立足农村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规范办学之路。以安全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加强师德建设,弘扬教育正气,追求务实求真,深化教育改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服务、一流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及广大学生家长所称誉。 乘着深化教育改革的春风,迎着新世纪的朝霞,下司小学将在秉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两基”成果,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腔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发展大潮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文:蒙泽飞) |